1、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,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。
2、生行包括老生、小生、武生、紅生、娃娃生等幾個門類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3、除紅生和勾臉武生以外,生行一般都是素臉,內(nèi)行術(shù)語稱為“俊扮”,即扮相都是潔凈俊美的。
4、 ①老生又稱“須生”、“正生”、“胡子生”。
5、一般都是富有正義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。
6、人物形象以掛“黑髯口”(黑胡子)為主。
7、過去京劇中原有生、外、末三行,后來統(tǒng)稱為老生。
8、按照表演藝術(shù)特點的不同,老生又分為安工老生、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。
9、安工老生,又稱“唱切老生”、“王帽生”、大部扮演帝王、書生一類人物,以唱功為主,在舞臺上安詳穩(wěn)重,動作較少,故稱“安工”,如《上天臺》中的漢光武帝劉秀、《捉放曹》中的陳宮等。
10、衰派老生,又稱“做功老生”。
11、“做工老生”,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狀態(tài)衰頹的人物,以做功為主,故稱“衰派”,如《四進士》中的宋土杰、《賣馬》中的秦瓊、《坐樓殺惜》中的宋江等。
12、靠把老生,大都扮演武將一類的人物,由于扎靠(戴盔披甲)、使用刀槍把子(劇中人使用的兵器)而得名,加《定軍山》中的老將黃忠、《戰(zhàn)太平》中的花云、《鎮(zhèn)潭州》中的岳飛等。
13、無論是哪類老生,都是以唱為主,全用本嗓。
14、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揚婉轉(zhuǎn),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憤頹唐,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。
15、另外,京劇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員,文戲、武戲都擅長,唱功戲、做功戲、靠把戲都能演,后來就把這種戲路寬的老生演員稱為“文武老生”,如程長庚、譚鑫培等。
16、 ②小生 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,化妝不戴胡須,扮相清秀、英俊。
17、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,念白兼用真假嗓。
18、小生使用的假嗓與旦角不同,小生的唱法應(yīng)該剛、勁、寬、亮,聽起來聲音清跪但不柔媚,剛健但不粗野。
19、根據(jù)人物性格、身分的不同特點,小生又分為袍帶小生、扇子生、翎子生、窮生和武小生。
20、袍帶小生,又稱“紗帽小生”,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,頭戴紗帽是其主要標志,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,如《玉堂春》中的王金龍、《奇雙會》中的趙寵、《陳三兩爬堂》 的陳魁等。
21、扇子生,多扮演年青的書生、風流儒雅的公子,手拿扇子,頭戴文生巾,身穿褶子,所以又稱“褶子生。
22、”扇子是幫助角色表現(xiàn)風流瀟灑、文質(zhì)彬彬的一種特殊道具。
23、如《拾玉鐲》中的傅朋、《西廂記》中的張君瑞等。
24、翎子生,又稱“雉尾生”,頭插翎子(雉尾)是其主要標志,大都扮演武將或文武兼?zhèn)涞娜宋铩?/p>
25、演翎子生要有武功,憑工架、舞蹈,用翎子耍出許多舞蹈動作。
26、如《群英會》中的周瑜、《呂布與貂蟬》中的呂布、《穆柯寨》中的楊宗保等等。
27、窮生,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、書生,“表演上特別注重做功,”以表現(xiàn)人物的酸腐氣為主,習慣于把鞋后幫踩倒在腳下,以示其潦倒之狀,故又稱“鞋皮生”,身穿富貴衣是其主要標志。
28、富貴衣,是補綴有許多五顏六色的補丁的青褶子,意思是說這些人現(xiàn)在雖然很窮,衣著襤樓,但將來仍要騰達,故有“富貴衣”之名。
29、如《棒打薄情郎》中的莫稽、《連升店》中的王明芳等。
30、武小生,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,表演著重武功,也兼重唱功、念白和做功。
31、從武打功夫上看,武小生與武生差不多,但是唱與念全用小生方法。
32、如《八大錘》中的陸文龍、《借趙云》中的趙云、《石秀探莊》中的石秀等。
33、 ③武生 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,分為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類,俗稱“墩子武生”、“撇子武生”,“墩子”是指穿厚底靴子,“撇子”是指穿薄底靴子。
34、長靠武生扎大靠,武打、工架并重,如《長坂坡》中的趙云、《戰(zhàn)冀州》中的馬超、《挑滑車》中的高寵等。
35、短打武生身穿緊身短裝。
36、偏重武打特技,如《三岔口》中的任堂惠、《十字坡》中的武松、《夜奔》中的林沖等。
37、扮演中老年英代人物的稱武老生,如《百涼樓》中的吳禎、《劍峰山》中的邱成等。
38、武生還兼演部分勾臉戲(武凈戲),如《鐵籠山》中的姜維、《拿高登》中的高登等。
39、猴戲中的孫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。
40、 ④紅生 指勾紅臉的老生,主要扮演關(guān)羽、趙匡胤等角色,演唱嗓音高亢渾厚,表演具有特殊工架和造型,扮演者要有堅實的武功和特殊的訓練。
41、主要劇目有《華容道》、《走麥城》、《古城會》、《水淹七軍》、《斬黃袍》等。
42、 ⑤娃娃生 戲中專門扮演兒童的角色。
43、大都由童伶(兒童演員)扮演,頭戴孩子發(fā),身穿茶衣,運用本嗓演唱,多采用老生腔。
44、如果一出戲中同時 出現(xiàn)兩個兒童角色,則分別由一生一旦扮演,如《汾河灣》中的薛丁山、《三娘教子》中的薛倚哥、《寶蓮燈》中的沉香和秋兒等。
45、許多著名演員幼年時都唱過娃娃生。
46、 凈,又稱“花臉”、“花面”。
47、主要扮演在性格,品質(zhì)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。
48、面部化妝勾畫臉譜,演唱時運用寬音和假音,表演動作幅度大,以突出其性格、氣度和聲勢。
49、凈行分為正凈、副凈和武凈三類。
50、 ①正凈 俗稱“大花臉”。
51、因以唱功為主,又稱“唱功花臉”。
52、《二進宮》中的徐延昭是典型的唱功花臉,因他手執(zhí)銅錘,所以,“銅錘花臉”又成為唱功花臉的代名詞。
53、在眾多的包公戲中,唱功也很繁重,因包公是勾畫黑色臉譜的代表人物,所以,“黑頭”也成為唱功花臉的代稱。
54、正凈扮演的人物多是性格剛正的正面角色,如《二進宮》中的徐延昭、《鍘美案》中的包拯、《趙氏孤兒》中的魏絳等。
55、 ②副凈 俗稱“二花臉”。
56、因以工架、念白、表演做功為主,故又稱“架子花臉”、“架子花”。
57、架子花也需要有唱功基礎(chǔ);許多架子花的劇目是工架與唱功并重,如《連環(huán)套》中的竇爾墩。
58、所以,架子花臉演員,既要有精湛的武功,又要善于表演、念白,還要有唱功。
59、架子花扮演的多是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,如張飛、盂良、焦贊、牛皋、李逵、竇爾墩、曹操等。
60、另外,近似于丑角的表演風格,并且勾畫臉譜的二花臉,也屬于副凈范疇,如《算糧》中的魏虎、《法門寺》中的劉彪等。
61、 ③武凈 俗稱“武花臉”、“武二花”。
62、因表演時以跌撲摔打為主,又稱“摔打花臉”。
63、由于武凈的部分角色現(xiàn)已由武生扮演,所以武凈戲的范圍日益縮小。
64、武凈角色如《白水灘》中的青面虎、《挑滑車》中的黑風利等。
相信通過京劇生這篇文章能幫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,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。
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!標簽:
要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