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莞警方一月內成功救援兩批被困山林的“驢友”
翻山越嶺14小時救出被困“驢友”
廣州日報訊 (全媒體記者鐘宏連 通訊員管萱萱)又是登山好時節(jié),“驢友”們又開始相約登山。一些“驢友”鋌而走險,去尚未開發(fā)的林區(qū)探險導致被困。記者昨日了解到,僅本月,東莞就連續(xù)發(fā)生兩起“驢友”登山被困事件,所幸警方救援及時,未造成人員死亡。
到未開發(fā)地段游玩被困
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由于風景優(yōu)美,一直以來是市民游玩的熱門景點??墒?,不少“驢友”會不顧危險前往未開發(fā)區(qū)域“探險”。11月20日18時許,東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接報稱有4名群眾(2男2女)在大嶺山森林公園茶山頂附近2公里處迷路,并有人受傷。
接報后,森林分局第二派出所迅速組織警力趕赴現場,同時通過電話安撫被困人員的情緒,勸導他們保持冷靜,叮囑保存體力并保持手機暢通等待救援。
到達茶山頂附近后,民警試圖通過手機共享定位地址,但由于林區(qū)信號不好,又無固定參照物,定位并不準確。派出所民警根據自己多年對轄區(qū)地形的熟悉,初步判斷被困人員大約在茶山頂以東,那里是未開發(fā)地段,蛇蟲鼠蟻多,甚至還有野豬出沒,且晝夜溫差大,加上夜間視線不好,救援難度極大,搜救民警迅速將情況及時向分局反映。
接到現場反饋后,森林分局立即派出支援警力。第二派出所林道良指導員帶領輔警和森林公園打火隊員約30人,攜帶砍刀、油鋸、手電、登山包、補給等裝備上山搜索。搜救隊兵分三路,分別從霸王城、長湖水庫、金雞咀水庫三個方向上山,連夜沿著防火隔離帶翻越茶山頂進行搜救。林區(qū)內密林從生、懸崖峭壁,搜救過程中,很多隊員的手和腳被劃出血痕。
在經歷14個小時的翻山越嶺后,功夫不負有心人,第二天早上7時45分,救援隊終于在離茶山頂休息平臺以東700米山凹處中找到了被困“驢友”,此時他們正癱坐在地上,精疲力盡、饑渴難耐,還有一人扭傷。
獲救那一刻,4人激動得熱淚盈眶。救援隊一邊安撫他們的情緒,一邊拿出隨身帶的干糧和水給他們補充體力。做了簡單休整后,救援隊不顧疲勞,按原路進行撤退,沿著山脊線將他們護送下山,于10時左右安全返回派出所。
探險迷路無法下山
同一個月,在東莞市銀瓶山森林公園也發(fā)生了“驢友”遇險的情況。11月2日上午,戶外運動愛好者左先生到銀瓶山森林公園尚未開發(fā)林區(qū)探險,至當日21時許由于天黑迷路,缺少食物和飲用水的左先生還因低血糖出現了頭暈癥狀,情急之下報警求助。森林分局第一派出所馬上組織了20余人的救援隊伍上山救援。
經過4小時搜救,11月3日凌晨1時許,救援隊在海拔約650米的山坡處找到奄奄一息的左先生。幸虧救援及時,通過食品和飲用水補給恢復精神后,救援隊伍將左先生安全帶下山。
登山遇險如何自救?
1.如遇脫離團隊,第一時間采用電子聯絡設備、高聲喊話或制造聲響等方式聯絡隊友取得支援。如迷失方向,切勿慌亂而到處亂走,先安靜下來,選擇發(fā)信號原地等待救援或判別正確方向后沿路做好標記再前行。
2.山野自我救援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,判斷憑自身的能力是否能解決意外事件,盡可能確定自己所處的位置,向外界發(fā)出求救信號,在等待救援時采取自救措施。
3.如發(fā)生受傷無法自我處理的險情,第一時間判別自己所處位置向外界發(fā)出求救信號,可立即撥打相關聯系電話。
4.遇險后要避免失溫,方法主要在于避免身體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(huán)境下,戶外活動注意避風、避雨,準備足夠保暖衣物裝備,保證足夠熱量的食物進食。
如果發(fā)生中暑,須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,解開衣物散熱,給予多次飲用清涼飲料或者電解質飲料。把患者的雙腳抬高,在頭部適當位置涂抹清涼油、風油精、口服人丹,十滴水等防暑藥品。嚴重者可以用酒精拭擦身體的方法人工降溫。 【編輯:葉攀】
標簽:
要文